月珑玲

其实我萌的CP特别多。目前追楼诚

巴黎往事·青瓷篇(1)明诚的场合

我一直觉得,两个人开始互相恋慕是在阿诚出国求学前,但楼诚告白和定情应该是在法国。想把这段巴黎往事脑补出来。

故事一两千字肯定写不完,所以这个会把每天的60分关键词揉进去,穿成完整故事线。一举两得了。

每篇会用不同的人的场合来写,第一篇是阿诚自己的,后面会有大哥的,大姐的,老师的。烟缸的小说儿如果有时间补,也会写。其他人的边写边想吧。

下面正文。

 @楼诚深夜60分 

关键词:信仰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【明诚的场合】

 

1931年,夏末,巴黎,塞纳河畔,轮渡码头。

码头上,人潮拥挤,车水马龙。邮件车、货运车往来穿梭。

天蓝的穹幕中划过白痕的信鸽,送别的人们挥舞的手臂,悠远鸣叫的汽笛,轮船烟囱中冒出的雪白蒸汽,一切的一切,都未曾引起阿诚的注意。

占据他全部心念与目光的,是船舷边那个高大的剪影。

“明楼”,只是口中默念那人的名字,仿佛便已唇齿留香。逆光中,看不清那人的面目,但那又有什么关系,他的面容,早已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底,片刻不曾遗忘,“再见,我的兄长,我的敬与爱,我的信仰。”

 

10岁那年,那人把他救出桂姨的魔掌,在明家大宅前痛斥桂姨,“你要折辱一个孩子,你要虐杀一个人,我就偏要他成材,成为一个健康人,一个正常人,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。”

他的记忆里,那时的明楼,自己都只是个身量未及长成的少年。但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,听进小阿诚的耳中,默默在自己心中,给明楼刻下一个高大不可及的光辉形象。

之后,阿诚跟了他的姓,改叫明诚。明楼让他喊自己大哥,并对外宣称他是明家的二少爷。

他无声的呵护着自己,唱戏哄自己开心,诱自己开口说话,慢慢帮自己打开心防,融入明家。他教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,让自己谨记明家家训。他专程请先生到家里指导自己读书习字,抽空还会亲自指导自己的课业。

阿诚至今仍清晰的记得,他第一天握着自己的手,教自己练毛笔字,写的是“诚”字,还解释说,“知道古人怎么诠释你名字的这个‘诚’字吗?诚者,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。意思是说,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‘诚’。你也要把‘诚’字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标准,记住了?”

懵懂的孩子,当时并不完全理解明楼的话,但是知道,只要是他说的,自己照做就好。

心疼自己幼时受虐,身材瘦小,他总想法儿让小阿姨做各种补品,还带自己运动,跑步,打羽毛球,练拳。阿诚也如他所愿,长成了一个身材挺拔健硕的少年,像春日里茁壮的小白杨一样打眼。

他还定期带自己去孤儿院做义工,每回定不忘带去一些衣食,分发给那些无亲无长的孩子。那些和自己同样出身的孩子,让阿诚有种同病相怜之感。现在能为他们出些绵薄之力,阿诚从心底感到温暖。

成长的所有时光,阿诚始终跟在明楼身边,未曾一日远离。在明楼言传身教下长大的他,总被人夸,是个聪颖、温和、恭谨的优秀少年。

在阿诚的眼里,他的大哥,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。才华横溢,温文尔雅,进退有度,没有任何他学不会做不好的事,没有任何他解决不了的问题,阿诚甚至认为,没有任何会讨厌明楼的人。

他知道自己对大哥的敬仰和崇拜。直到他十六岁的一天,在学校里,同窗们私下讨论起了喜欢的女孩儿类型,他才惊觉,原来,他对大哥,并不仅仅是敬仰和崇拜。

青春期的少年,对这类的话题最是感兴趣。大家都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,哪个姑娘最贤淑,哪个姑娘最清丽,哪个姑娘最温婉。之前并没想过这个问题,现下他倒也听的津津有味。同桌用胳膊肘捅捅他,“明诚,你呢,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?”

歪头思索片刻,他开口答道,“聪慧,大气,明理,懂进退。”在话音落下的那一刻,他的脑海中,浮现出的,是明楼的脸。

脑海中的画面让他心下骇然!脸色变得一阵红一阵白。难道自己是对大哥有了不该有的肖想?

之后同窗们又讨论了什么,心神恍惚的他,通通没有听见。

放学回到家,晚饭时分,一家人在餐桌上像往常一样愉快的边吃边聊。明台在跟大姐讲今天学校里发现的趣事,绘声绘色,手舞足蹈,逗得大姐险些呛到。大哥在旁边笑着听,偶尔插两句嘴。只有阿诚不同于以往的沉默着。

饭后正要离席,阿诚被明楼拉住了手腕,大哥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,“我家小阿诚有什么心事了?怎么今天那么不开心?”

想到下午的讨论,一抹暗红偷偷爬上阿诚的脸,游移开自己的视线,阿诚故作淡定的低声回复,“今天数学课上被老师叫上讲台答题,没能答对,有些沮丧罢了。大哥不用担心。今天作业多,大哥,我回房写作业了。”

说完挣开明楼的手,快步走回自己的房间。

躺在床上,阿诚整晚都在整理自己的思绪。

自己真的喜欢大哥?想要和大哥牵手并肩的那种喜欢?如果不是,想到大哥以后可能会牵别的女孩子的手,会跟别的女孩子亲吻,他的心里怎么会像被一只手攥住那样阵阵抽痛呢?

原来,想独占大哥的目光,大哥的笑,大哥的温暖,这样的心情,就是喜欢。

他又在心里痛斥自己,那是明楼,你的大哥,你们的关系,是兄弟,是主从,是师生,但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情人!你怎么敢肖想他呢?!

暗暗告诫自己,快断了这不切实际的幻想,遵守自己的本分。

情不知其所起,一往而深,缘不知所深。在明楼身边长大的这些年里,阿诚始终追逐着明楼的身影,关注他的一举一动,他的一言一行。那么优秀的大哥,无人可以超越的大哥,早已成为他的习惯他的信仰的大哥。看惯了他,又有何人能再入他的眼?

潜移默化而来,连自己都未察觉源头的眷恋深情,又岂是他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可随意控制的。

之后的年月里,经过各种尝试,阿诚慢慢明白,自己大概,是没法儿停止对大哥的爱。大哥对自己,是光一样的存在。让自己忍不住想要靠近。

他能做到的,只有努力压抑着自己,不让大哥看出自己的感情。他怕大哥知道之后,他们连兄弟都做不成。

他只求能做大哥的影,永远追随在大哥身后,能默默看着他,陪伴着他,此生足矣。

 

18岁生日的时候,明楼帮阿诚主办了他的成人礼,还送了他一件跟自己同款的风衣。跟大哥有了情侣装的暗喜,让阿诚好几个月都眼角带笑。直到他高等学堂毕业那天。

因成绩优异,大姐和大哥早早商定要送他去法国留学。毕业就意味着这件事被提上日程。

对大洋彼岸的国度,他不是没有向往。但想到要离开大哥身边那么多年,总是有些难舍。可他想不到任何的理由拒绝大哥大姐的好意。特别是大哥亲力亲为帮他挑选学校,准备申请材料和入学考试,忙前忙后了几个月。

到了出发的日子,阿诚以为会是孤身踏上异国的求学路,不想在出发当日,大哥理所当然的拎着自己的行李箱,陪他一同上了前往法国的客轮。

一个月的海上旅程,每天跟大哥聊天,喝下午茶,看海景,阿诚无比的满足,并暗暗期望时间能过得更慢一点。

但时光就是那么残忍,不会因任何人的期盼而稍微停留。

到了巴黎后,明楼陪着阿诚报道,帮他找好租住的公寓。一切都安顿好,剩下的日子,曾来过巴黎数次的明楼带着阿诚在巴黎四处游览。

卢浮宫内,埃菲尔铁塔下,凯旋门前,处处留下了兄弟俩的身影。

在塞纳河上的艺术桥上驻足时,兄弟俩留意到旁边有一对儿新婚夫妻,把带着对方名字的锁挂在桥上。把钥匙丢到塞纳河后,他们望着对方,许下永恒相爱的誓言。阿诚在心底为甜蜜的新人送上祝福,同时生出一丝遗憾之感。即使大哥就陪在他身边,他却不敢,也不能,把他的爱锁在桥上,他不敢,也不能,光明正大的对他说出自己的爱的誓言。

幸福的日子,总是短暂。

 

今天是明楼启程回国的日子。他乘坐的客轮于塞纳河乘轮船起航,在勒阿弗尔入海。

阿诚把明楼送到勒阿弗尔再返回巴黎的提议被明楼拒绝了。“送来送去的,哪里是个头。你在巴黎照顾好自己,比什么都能让我安心。记得常给我和大姐写信。”

目送明楼提着行李箱走上客轮,阿诚突然明白了,什么叫做“未及分离,便开始想念。”

不舍弥漫在心头,却并不难过。

皆因深信,明楼所在之地,便是自己这一生眷恋的归处。他的大哥,会在明家,等候他学成归来。

 

长鸣的汽笛宣告着客船的起航,目送载着大哥的客轮远去,阿诚再次在心中默念,“明楼,再见,我的兄长,我的敬与爱,我的信仰。”


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1、巴黎的艺术桥,在上世纪80年代重修,现在被挂满了情锁。不过去年被拆了,对桥梁负担太大。

爱情锁的风潮并非源自巴黎传统,而是来自2006年费德里科·莫恰的一本小说《对不起,我爱你》的情节。小说中主角将带有名字的锁挂在罗马米欧维奥桥,并把钥匙扔进泰伯河以代表永恒之爱,随后,这股风潮最先在罗马兴起,继而席卷整个欧洲,乃至世界。

欧洲人在桥上拴锁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,以纪念在战争中阵亡的情人,人们将这个传统保持至今。

所以,在1931年,艺术桥上还是有可能挂了不少锁的。


2、之前关键词是羽毛的那天,写了两个梗,先发了逗逼梗占坑,第二天才补了肉上去。小伙伴提醒我,因为不会再有刷新提醒,所以不少人大概没看到肉,所以重新附下那篇的链接。有人想吃肉的话,点这里


下一章:巴黎往事·青瓷篇(2)明楼的场合

评论(1)

热度(64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